作为承接智能驾驶乃至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视觉部件,今年的激光雷达市场好不热闹。巨头们对相关企业的持续并购、市面上各种类型产品的相继发布以及越来越多LiDar阵营的自动驾驶厂商不断涌现,激光雷达俨然已成为汽车智能化时代的一大象征。不过,就当前的整个市场形势来看,LiDar走量的速度仍十分缓慢。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推低成本的单线激光雷达产品,想要以此为“先锋”来敲开车载应用市场的大门。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CEO胡小波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CEO胡小波强调:“在多线激光雷达成本还未降下来之前,我认为可以把单线的激光雷达尽可能的往车上先用起来。其实单线在前后向的防碰撞、周围的盲区检测以及自动泊车等方面都能发挥很好的功效,这样做成本也能够进一步很低。之前有一个统计,说现在很多车祸事故大多都是侧面碰撞,特别像大货车及大客车的这种碰撞的比例就高达40%多,而前向碰撞占8%左右,后向碰撞占70%多,还有20%多是因为盲区检测不到而导致。实际上,如果将低成本的单线激光雷达用上去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且每年应该能减少80%以上的车祸几率。现在也有一些车厂在测试我们的单线激光雷达,从测试效果来还是挺好的,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更低的成本及售价,让单线激光雷达尽可能快的用到车上,像这种单线的100米到150米的产品,以后在汽车上批量应用的话售价可能会在1000块到1500块人民币之间,这样的话就会让所有的车都用得起。”
正如胡小波所说,如今的汽车传感器组合还远远达不到“安全性”的要求,特别像货车以及卡车这一类庞大车型。尽管某些车辆装有毫米波、摄像头以及超声波等其他传感器,但由于盲区检测不到以及周身车辆位置难以识别而导致的大量车祸事故也屡见不鲜,因此激光雷达的“提前上车”已迫在眉睫。不过,未来的智能驾驶还是要仰仗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方案,毕竟从性价比、可靠性、安全及稳定性等多个角度考虑,单一的激光雷达或是其他传感器都不能保证充分安全冗余。
胡小波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激光雷达、摄像头以及毫米波等传感器实际上并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我认为彼此之间是个相互补充的问题。因为汽车是一个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东西,如果你说哪个传感器出了什么问题,别的没有冗余的话,就会十分危险。针对多传感器而言,激光雷达擅长障碍物检测以及障碍追踪,而且线束不多的话车道线等一些细节性的东西是测不出来的,而摄像头则善于对环境颜色信息区分,且能够很好的识别出车道线、行人、车以及周边环境,毫米波雷达则可以快速获得速度信息,并且在雾天衰减率低,穿透性好,三者之间呈现出互补的关系。”
目前,镭神也开发了一款基于单线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多传感器融合ADAS系统,胡小波补充到:“其中,激光雷达用来测量点云数据,再结合摄像头的数据来做车道线识别、车道偏离预警以及曲率数据,这样就能够把车的距离很精准的测量出来。这个数据比较简单,但目前很多车厂一般很难测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而通过我们这样的处理,可以将数据大大简化,待这些数据处理完后,可以通过CAN总线发送到中央控制器,这样车厂就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决策。”
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纵深发展,编者相信基于“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高精度地图+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必将持续占据主流。而在激光雷达这一大关键“基础设施”的强力推动下,未来的车辆自主环境感知、定位、高精度3D地图数据采集以及绘制也将被赋予强大的硬件动能,从而推进汽车产业迈向高度智能化时代。